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272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0篇
  462篇
综合类   28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6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湘西南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西南石漠化地区侧柏纯林、侧柏+枫香混交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栾树纯林和封山育林5种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和土壤样品化学分析,研究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坡位、不同林龄的土壤有机碳特征。结果表明:(1)5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为栾树纯林>封山育林>侧柏纯林>侧柏+枫香混交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并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各林分变化幅度不同,且各土层之间差异显著。(2)随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且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3)同一林分下,不同坡位有机碳含量变化为下坡>中坡>上坡。(4)土壤有机碳密度在5种林分中差异显著,并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整个土壤剖面上,有机碳密度为54.22~96.52t/hm2,其中0-15cm有机碳密度的贡献率达55.95%。  相似文献   
62.
The assessment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due to overgrazing is a global challenge in semiarid environments. In particular, investigations of beginning steppe degradation after a change or intensification of the land use are needed in order to detect and adjust detrimental land‐use management rapidly and thus prevent severe damages in these sensitive ecosystems. A controlled‐grazing experiment was established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in 2005 that included ungrazed (UG) and heavily grazed plots with grazing intensities of 4.5 (HG4.5) and 7.5 (HG7.5) sheep per hectare. Several soil and vegetation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at all sites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experiment. Topsoil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soil organic C (SOC), total N (Ntot), total S (Stot), and bulk density (BD). As vegetation parameters,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PP), tiller density (TD), and leaf‐area index (LAI) were determined. After 3 y of the grazing experiment, BD increased and SOC, Ntot, Stot, ANPP, and LAI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razing intensity. These sensitive parameters can be regarded as early‐warning indicators for degradation of semiarid grasslands. Vegetation parameters were, however, more sensitive not only to grazing but also to tempor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between 2006 and 2008. Contrary, soil parameters were primarily affected by grazing and resistant against climatic variations. The assessment of starting conditions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efined grazing intensities is essentia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short‐term degradation in semiari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63.
分析新邵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危害,提出石漠化土地生物治理技术思路及原则,针对石漠化土地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治理模式,从生物治理技术上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揭示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于2013—2017年在浑善达克沙地11个飞播区进行了植被调查试验,并从功能型角度出发,结合对应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飞播区植被恢复的阶段性以及各功能型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19 a恢复时间共分为3个恢复阶段,且飞播后,伴随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一/二年生杂类草、多年生豆科牧草、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禾草7个功能型植物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减弱;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逐渐增大。不同恢复阶段,植被恢复的主导功能型并不唯一,可在不同阶段进行适时管理,从而使植物群落的演替阶段和整体发展趋势更有利于退化沙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65.
With the background of severe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the west of China and the objectiv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poverty elimination,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and humane characteristics in Nanchuan of Sichuan Province. The system was composed of data management module,information query module for rocky desertification,spatial analysis module and dynamic monitoring module.  相似文献   
66.
我国北方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荒漠化问题是当今危害全球人类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我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3 2 .8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3 .4% ,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 ,长此下去 ,令人担忧。笔者提出治理北方荒漠化的主要方面 :6项法律对策 3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
水是干旱区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水量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荒漠化过程.本文在荒漠化公约所作的荒漠化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对干旱区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如土壤盐渍化、植被退化和现有耕地的废弃加以综合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缓解这些影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8.
玛曲县天然草地沙化动态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通过对玛曲县2003年TM影像的解译判读,综合地形图、土地利用图以及前3期沙化监测资料,运用GIS技术,对2003年玛曲县草地沙化现状进行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并与前3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玛曲县的沙化范围逐步扩展,沙化所涉及的黄河沿岸长度已达186.12 km,占县境内黄河总长的43%;1990年到2003年间,沙化土地面积呈指数形式增加,沙漠化总面积已增加到7 136.77 hm2;极重度和重度沙化草地面积已占到区域沙化面积的41.4%,中度、轻度沙化草地面积分别为31.4%和27.2%,另外还有潜在沙化土地3 616.11 hm2,区域沙化程度整体已达重度水平.  相似文献   
69.
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分析了荒漠化地区的生态压力和承载力.结果表明,该旗2000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3064hm^2,生态承载力为1.6475hm^2,生态赤字为0.6590hm^2.并且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也较低.在近10a内(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经济资源承载力呈现出减小趋势,即相对贫困状态,这是该区土地荒漠化发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70.
荒漠化危害预警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荒漠化防治防重于治的思想 ,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的生态机制与预警原理结合 ,提出了荒漠化预警系统基本框架 ,即分析警素、诊断警情、寻找警源、辨识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 ,建立了荒漠化危害预警指标体系框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